韵书
𥰙 𠠍 𢤂 𠻗 𣮉 𦃇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𤇴 𢓡 㺿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𡖂 𦝢 𢜽 𧢦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𥰰 𩊒 丿 𤤺 𢘽 𡢖 𢢞 𢰂 𧫚 𩪧 𩍘 𤹝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
拼音:ní  韵部:
〈形〉
    (会意。从尸,匕声。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亲昵的样子。本义:亲近,亲昵)
  • 同本义。后作“昵”
    • 尼,从后近之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尼,近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。按,近昵之意,字亦作昵。
    • 不避远尼。——《尸子》
  • 安定,平和
〈名〉
  • 尼姑,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。是梵语“比丘尼”(Bhidsunt)的简称
    • 人道为尼,遂居此寺。——《洛阳伽蓝记·胡统寺》
  • 又如:僧尼(和尚和尼姑);尼寺(尼姑所住的寺院);尼房(尼姑所居处);尼坛(尼姑受戒的地方)
  • 尼山 。如:尼丘(尼邱。山名,即尼山,在山东曲阜县东南。相传为孔子出生地。故孔子名丘,字仲尼);尼圣(对孔子的尊称);尼轲(孔子和孟子的并称);尼聃(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);尼首(谓人头像尼丘山,中低四方高)

拼音:nǐ  韵部:
〈动〉
  • 阻止;阻拦
    • 淫嚣不静,当路尼众。——《墨子》
  • 又如:尼行(停止或阻止前进);尼阻(阻止,阻碍)